
新房与古村很不协调。

2002年2002年古村原貌。

2010年现在古村里到处冒出新房。

正在建的新房。

扎眼的新楼。
■封开400年杨池古村渐被新屋“蚕食”
■村民称也想保留老屋无奈未找到合适的新址
在有着“岭南第一村”美誉的封开县罗董镇杨池村,村民叶钦荣将一斗车砖头搬到屋前。过年后他在一楼上加盖二楼,这两天就将竣工。叶钦荣这幢两层小洋楼,与旁边的古建筑群很不相称。“这已经是第15座新楼了!再这样下去,不出几年,‘杨池古村’或许改名‘杨池新村’。”杨池古村景区管理处主任李汀看在眼里,却急在心上。
村民为了改善居住环境要建新房,政府给的新址不愿去,村民看中的地方国家土地政策又不允许。僵持之下,村民们只好在原址盖新房,景区和政府的劝说无效。不断增加的新屋正在一步步蚕食着这个有着近400年历史的古村落,古村真的快要“作古”了。
景区管理处
村民拆掉200年祖屋盖新楼
古建筑群中“生”出许多新楼
来到杨池古村,最先入眼的并不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,而是几幢新楼房,其中一幢刚建好。新房子多为两层,颜色或白色,或贴着浅黄瓷砖,玫瑰红的顶边,和原来蓝黑色的明清古建筑很不协调。
“杨池古村在2004年10月开发,当时村里仅有4幢楼房,如今已达15幢了,再这样下去,或许几年后,古村将变成新村。”望着眼前的古村“日新月异”,李汀苦笑着说。
在古村的核心区,有两座新楼尤其引人注目。一座紧挨叶氏大宗祠,高两层半,由于古建筑绝大部分为单层,新楼显得格外耀眼。据李汀说,去年下半年,屋主将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祖屋拆了,建了这幢新楼。另一幢新楼在古屋“钱庄”对面,也是去年年底建成。
站在古村对面的山头,记者拿出几年前在同样位置拍摄的照片对比,眼前的古建筑群当中“生”出不少新的楼房,一幢比一幢现代化,但看上去很是“扎眼”。
村民
老屋成了危房
想保留但无奈
一般的民居类古迹是人居分离,而杨池古村则是合并在一起,也就是说,这些古屋本来就是村民的祖屋,他们世代都生活在这里。用村民的话说,“我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屋,并没有错”。
去年底,村民叶林就在原宅基地上建起自己的两层新楼,位置正好处在景区核心区,游客参观必到的地方。“不管你怎么问我,我都支持政府保留这古建筑,但我很无奈。”叶林对记者说,早在三年前,他的祖屋出现了大裂缝,遇到雨天就漏水,变成了危房,全家人生活不安宁,而等了几年,政府还没有为村民找到适合的新址,只好在原址上建了。
采访中,很多村民都表示支持保留古村落,却感到无奈。“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,迫切要改变居住环境,政府又解决不了新村址,我们唯有在村里建新楼。”
随着村子里的人口增多,原址上再建一层已经难以满足居住需要,只能向空中发展,因此不得不盖两层的楼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