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自安徽省明光市的单超,是一名就职于桐城市的铁路工人,他不仅和妻子一同申请了遗体捐献、资助贫困大学生,还出钱出力参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,作为一名忙碌的铁路职工,他每周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,只有周末才有1天半的时间陪伴妻儿,但他依然挤出时间来热心公益,单超总说:“做好事就是我的追求,我觉得很快乐!”
挤出时间做公益的铁路人
单超1987年出生在安徽省明光市,自小就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,08年参加铁路工作时,他还是个刚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,那一年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强烈地震,单超看着电视转播中的受难人员,内心掀起了巨大的波澜,他来到募捐处,郑重递上了工作以来的第一笔捐款。自那次以后,单超开始留意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和事,在工资中,单超还专门规划出了一部分用于公益事业。
由于铁路工作的特殊性,单超与家人一直离少聚多,特别是2020年调动到桐城工作后,他每次回家都要从桐城乘火车,经过合肥、蚌埠的两次中转,才能回到明光,单程至少要4个小时。
“因为我们从事铁路工作,要等高铁停开的时候,才能在夜间作业,加上离家也远,所以工作日基本都是在单位度过的,只有周末才能回家”说到工作,单超显得有些严肃:“其实作为一名铁路工作者,我自己的空闲时间是比较少的,但我还是很想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,为那些遭受到生活打击的人们尽一点绵薄之力”。
每次回到家,单超在家里总是坐不住,他和妻子经常利用节假日看望困难孤寡老人、留守儿童。“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了,上网时经常看到身边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和事,周末回来以后,我就会尽量抽点时间上门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”。
志愿捐献器官的“贤伉俪”
在参加公益活动的道路上,单超并不孤单,他有一位同样热爱公益事业的妻子,两人是高中同学,也都是明光市阳光公益协会的一份子,二人志同道合,敬老扶弱,成了协会里有名的“贤伉俪”。
2019年,单超萌生了签署人体器官捐赠的想法,“我在公益协会了解到,每天都会有很多很多人在等着各种器官的捐赠,有的还等不到,自己如果出了意外,还能把有用的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,受赠者就能够延长生命,或者捐给医院进行医学事业进行研究,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”。单超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妻子孟凯丽的支持,贤惠的妻子不仅从思想上支持丈夫,在行动上也作出了同样的捐献选择。
很快,夫妻二是郑重签署下人体器官捐赠志愿书,成为中国人体器官捐赠志愿者。
热心助学的爱心夫妇
2020年夏天,单超与妻子在参加公益活动时,了解到明光市石坝镇三关村一名特困孤儿考取了阜阳一所大学,由于缺乏学费学业,打算弃学。
在听说这个消息后,单超当即找到镇政府联系询问情况。原来,夏同学今年刚刚考取大学,父亲在她几个月时就不幸去世,母亲随之离开了家。夏同学一直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,老人无固定工作,抚养其长大已很是艰难,再也无法承担其高额的大学学费,夏同学缺乏学费会成为压垮爷爷奶奶的稻草,产生了弃学的念头。
夫妻二人得知这一情况后,决定给予夏同学四年的大学教育资助,助她完成学业。在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,单超带着2000元现金和慰问品来到夏同学家中,鼓励她树立信心好好学习。“你只要好好学习,其余的不要多想。”单超用最质朴的语言鼓励夏同学。
虽然解决了上学费用的问题,由于担心小夏背上思想包袱,不能安心学习,每年春节,夫妻二人都会采购慰问品和学习用品去她家看望,带给夏同学精神上的鼓励和慰藉。“她(夏同学)还有一年就毕业了,等她毕业后,我打算再资助一位大学生,这事挺有意义的,我想尽力一直坚持下去”。谈到自己的善行,单超表示帮助别人的同时,自己也收获了快乐,会把这份爱心一直坚持下去。
现在,在单超的带领下,他所在工区的其他铁路职工们也渐渐的开始参加公益事业,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。“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,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”。单超和工友们笑着唱道。(胡越 周迪)